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表达中间找到平衡

  前日,第19届杭州亚洲运动会终结。本届亚运会圆满落幕,除了在赛场上拼搏的中国运动健儿外,开、终结式上的文艺演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开幕式上的节目《山水共清晖》中,璀璨星河间象征着和平贞洁的“白鹭”灵动穿梭,表达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大爱。终结式上的《荷桂共生辉》以“攀花赠友”传承中式惜别之礼,以“荷桂共融”转达和合共生之情。担纲这两个节目音乐创作的,是青年作曲家张渠。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特邀首席作曲、中国国风音乐的代表人物,张渠近年来创作颇丰,曾介入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曲、2023央视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作曲,其代表作有大型舞剧《孔子》《李白》《昭君出塞》等。

  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张渠示意,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的表达中央找到平衡需要一定的技巧,“被人人接受的才是天下的。”

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表达中间找到平衡

  ▲作曲家张渠

  从苏州评弹中获得灵感

  在开幕式的《山水共清晖》中,张渠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创作出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管弦乐作品。“我之前做国风音乐对照多,而《山水共清晖》是一个对照唯美的、展现绿色生态的节目,与以往的国风音乐有很大区别,要更唯美和梦幻。”

  张渠透露,为寻找灵感,创作之前曾到杭州采风,听到许多当地的音乐,接触了许多当地的民族文化素材,但这些素材绝大多数与导演组的要求区别较大,“民俗民间的器械对照原生态,亚运会开幕式的感受是对照浪漫唯美的。以是我想了许多设施,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又要知足盛会的要求。”最终,张渠从苏州评弹中获取灵感,“除了笛箫以外,我还用了古筝这样的民族乐器,尽可能地把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特征展现出来。”

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表达中间找到平衡

  ▲亚运会终结式《荷桂共生辉》

  开终结式作品经由上百次调整

  在终结式的《荷桂共生辉》节目中,张渠则以杭州的荷花和桂花为灵感,通过竹笛、箫等中国传统乐器来演奏中国调式,将荷花和桂花的香气、形态等元素融入音乐中,创作出一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作品。这首作品不仅展现杭州的自然之美,也通报协调、美妙、祥瑞的意义。

于和伟:戏里戏外,分寸之间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坚如磐石》票房已破十亿元。被期待了四年多,作品的凌厉题材、演员的演技高光、剧情的细部彩蛋等等,自然是观众津津乐道的。

  张渠透露,“《荷桂共生辉》的民乐只用到笛箫,在乐器上做一些处置。原本的笛子是贴笛膜的,然则我贴了胶布,用胶布声音会对照闷一些,有别于传统江南竹笛的音色,但音乐从骨子里又透露出鲜明的中国元素。”

  张渠示意,“在一年多的创作时间里,音乐组一直与导演团队不停相同。经由上百次的聚会及方案调整。”

  冬奥会和亚运会“一稿过”

  谈及担纲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构建一朵雪花》音乐创作和此次亚运会《山水共清晖》和《荷桂共生辉》音乐创作的差异感受,张渠示意,“虽然亚运会是亚洲的体育盛会,然则无论是开幕式照样终结式都是面向全天下的,以是在音乐的创作上都是承袭国际化的出现方式,跟冬奥会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导演组的构想和元素差异,带给音乐上的表达也差异。”

  从冬奥会开幕式到亚运会的开、终结式,共三个作品,张渠都是一次通过,被人人亲热地称为“一稿过”。土家人张渠从小耳濡目染,音乐和歌舞深深刻在他的骨髓里。多年来,从最早的唱片,到广告,再到影视、舞蹈、国风等,张渠一直在差其余领域不停拓展自己的音乐创作。张渠以为没有局限在某一个领域的多元化实验,在某种水平上辅助了自己,“这一起走下来,着实是让我的创作头脑更坦荡了。我是不停地在走出自己的恬静圈。它能够让我的眼界更坦荡,能够让我的音乐气概更广漠更厚实。人应该天天不停去提高,去顺应和改变一些器械。”

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表达中间找到平衡

  亚运会开幕式 《山水共清晖》

  通过视听审美感受去通报中国音乐

  在创作中不停思索早已成为了张渠的创作习惯,他曾担纲《孔子》《昭君出塞》等舞剧的音乐创作,并随这些舞剧在天下舞台上演出。善于思索的他很关注观众的回响,“我发现外国人对东方的旋律特点都能接受。旋律是很主要的因素,让观众能感受到旋律的特点,人人都市喜欢的。”

  谈及若何在民族音乐和国际化中央找到平衡,张渠示意,作为80后的作曲家,会有自己的音乐表达;作为青年音乐家,想通过自己的视听审美感受去通报中国音乐。但更主要的是,国家的越来越壮大给了艺术家底气。“以前我们搞音乐创作,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有什么音乐,都要搬出来。现在加倍有自信,就像终结式里,我们险些都是用西方的交响乐团来演奏我们中国的作品。这是一种发自心里的民族自信。”

  文/记者 田婉婷

  统筹/刘江华

[
责编:张晓荣
]

原创文章,作者:mhu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hu8.com/6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