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把小麻花做成致富大产业

  以特色产业推动墟落振兴,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

  小麻花做成致富大产业(一线调研)

  墟落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支持脱贫区域特色产业生长。要激励和扶持农民群众驻足内陆资源生长特色农业、墟落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添农民收入。

  在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村,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黄的麻花不仅是村民喜欢的特色食物,还生长成推动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小小的麻花怎样承载起乡亲们的致富愿景?小作坊若何变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克日,记者走进麻花庄村,探寻当地率领村民生长特色产业带来的伟大转变。

  ——编 者

  早晨一场小雨,空气清新。麻花庄脱贫户许优美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村东头的瑞伟麻花厂,最先了一天的“搓麻花”。

  七八个工人,一口油锅,就是麻花厂的一条生产线。

  “油烧起来喽,开工!”领班一声令下,许优美熟练地拿起一根切好的发面段,压、搓、卷,瞬间一根“麻花”便成了形。随后“麻花”被放上传送带,倒入油锅,纷歧会儿,色香味美的制品麻花就出锅了。

  麻花庄村位于河南省民权县,炸麻花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村里的麻花酥、香、脆,当地的麻花制作工艺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黄的麻花一度是麻花庄人增添收入的主要手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月许多人尚未解决温饱的日子里,麻花手艺人在村里最早吃上了白面,其中还发生了当地最早的万元户。这些吸引了麻花庄几十家人炸麻花。但之后几十年已往,村里的麻花却始终止步于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而麻花庄,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

  转变,始于驻村事情队的到来。

  理清思绪——

  有手艺有基础,摸清问题找出路

  麻花庄原名五里河,阵势平展,土地肥沃,村里却一度很贫困。

  “全村1812人,只有1871亩耕地,人均一亩多一点。土里刨食也就委屈够吃,家里稍微有个大点儿的花销,就要陷入贫困。2017年那会儿,全村有贫困户25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9%。外出打工险些是唯一出路,出不去的就没设施挣钱。”回忆起刚来驻村时的情形,从河南省司法厅到五里河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杨永峰说,“平原区域资源不多,连山货都没得卖,生长产业是脱贫的最好设施。”

  可生长什么产业好?

  “村里说不上有啥产业,也没整体经济。”老支书说。

  “有啥特产吗?”

  老支书不回覆,带杨永峰从村里几个作坊买来一些麻花,“你尝尝,俺村的麻花快300年历史了,味道还可以!”

  杨永峰咬了一口,嘎嘣脆,色香味俱全,“这麻花不错嘛!”

  麻花真不错!杨永峰带着老支书跑到郑州、开封等地,到超市、到企业、到工地、到学校、到饭馆,找熟人四处推销。吃过的人都说好。

  “有这么好的产业,干嘛不生长壮大呢?”杨永峰问。

  “谁说没生长?村里有好几个麻花厂和作坊呢!”老支书说。

  随着老支书到厂子、作坊一瞧,杨永峰乐了。所谓作坊,就是一间房里支一口油锅,而所谓厂子实在也是作坊,不外是多了几口锅和几小我私人。“那时我走遍了全村的麻花厂和作坊,基本都存在脏乱差问题,平安隐患多,产物尺度不统一,包装简陋、没有品牌。”杨永峰回忆。

  据《民权县志》纪录,五里河村的麻花已有近300年历史,制作身手由本村的张氏家族世代传承,迄今已传到第十代,几百年来保持了酥、香、脆的口味。“村里甭管姓张不姓张的,一看能挣钱,都支起油锅炸起了麻花。有搞得好的,有搞得孬的,但到现在为止,都做不大。”老支书说。

  做不大,杨永峰感受这是问题所在,却一时摸不清缘故原由。

  一次村里的麻花竞卖让他抓到了头绪。2018年春节刚过,一家大型超市来到村里收购麻花。采购员一进村,村里麻花厂、作坊的人都围了上来,各家为了多卖点儿,争相压价。最后,超市以超低价买走了一车麻花。而村民一算账,有的不咋挣钱,有的还赔了。

  经由一番调研,杨永峰搞清晰了五里河麻花产业生长不起来的症结。“村里各家麻花味道大差不差,没有品牌,包装也不行,只能比着降价,效果谁也挣不着钱。没有积累,就谁也做不大。”杨永峰说,不光销售,用工、用料同样存在问题,“可以说,价钱战这样的恶性竞争,是村里麻花产业生长不起来的主要缘故原由。”

  精准施策——

  村委牵头搞团结,各做各不如手拉手

  2018年3月,乍暖还寒时刻,一场事关五里河麻花生长的“产业生长大会”在五里河村部召开了,杨永峰主持,老支书坐镇,8家麻花厂、5家作坊的话事人齐聚一堂。

四川内江:大风暴雨突袭 消防紧急转移疏散村民

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员利用消防车展开涉水营救,3名被困人员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刘均洋 摄  救援过程中,消防员还发现一名老人被困屋内,询问得知老人在搬运物品过程中突然滑倒,行动不便。

  “咱村人不能再相互拆台、恶性竞争了。乡里乡亲的,传承的也都是老张家做麻花的手艺,为何不能团结起来?”杨永峰开诚布公。

  “咋团结?”

  “凭啥团结?”

  “团结有啥利益?”

  种种质疑络绎不停。

  “为啥要团结?咱村麻花味道好,之以是卖不上价,是由于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咱们要是团结起来,统一价钱、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销售,那利润就能上去,咱大伙儿就都能挣钱了!”杨永峰说。

  村民李现仁站了起来:“价钱上去了,能挣钱是好;可要是卖不出去,咋整?”

  村民张国栋也站了起来:“俺厂的麻花品质好,才不要和他们一个价儿!”

  村民张国强随着说:“俺就想挣点钱养家生涯,小麻花能做多大?你别光想搞大的。”

  …………

  七七八八,列位话事人提了一堆意见。总结起来,就是怕统一价钱后卖不出去,也怕统一后自己亏损。杨永峰说:“只要咱们团结起来,提高品质,咱村的麻花产业一定可以做大。怕卖不出去的,我先包销3万箱;怕亏损的,你想想,就自己那点规模能弄成啥?谁卖麻花的时刻没受过气呀!咱团结起来有了规模,就有了议价权!”

  几经开会讨论,最后列位话事人总算赞成团结。

  村里麻花质量监视委员会随即确立。村民张瑞存70多岁,炸麻花炸了40多年,有自己的麻花厂,是村里少有的一最先就支持团结的人,“俺老汉炸了几十年麻花,算是看清晰了,单打独斗不行,相互拆台更不中!”由于在这行履历厚实,他和其他6人入选麻花质量监视委员会。

  每周,张瑞存都市和其他委员分头到各个麻花厂和作坊抽查,不相符卫生、质量尺度的就地要求整改,否则就不分配村里统一的订单。不到两个月,全村麻花生产卫生状态大大提升,都拿到了食物生产卫生允许。

  驻村事情队和村两委组织订单承接和统一销售,把批发价钱定为每箱28元,合12.5元一斤,价钱比已往翻番,利润更是增进不少。

  效果立竿见影。从开完“产业生长大会”到2019年春节,五里河麻花销售额到达700多万元,净利润100多万元,大部门麻花厂和作坊利润都成倍增进,村整体也获得收入20多万元。

  许优美亲自履历了这一切:“俺家就两亩地,之前孩儿他爹累死累活在外打工,挣的钱也不够孩子们念书,俺家就成了贫困户。2017年,俺就到张瑞伟家的麻花厂打工。可那会儿不济事,厂子开开停停,一个月也干不了几天。到2018年底,就大纷歧样了。厂子天天生产,忙不外来,天天人为也开到了80元。现在,张瑞伟开了新厂子,俺一年光在这儿打工就能挣两万元,加上孩儿他爹打工和各项津贴,俺家脱贫稳稳的!”

  做大做强——

  打品牌亮招牌,村企农户谋共赢

  2018年3月开完麻花“产业生长大会”,4月份村里举行了两委换届。村里党员选举了炸过麻花、跑过运输、走南闯北十几年的张永涛担任村支书,还选出了3名45岁以下的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村两委班子更年轻,为麻花产业生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村里的麻花价钱和销售开端统一,经济效益就噌噌往上涨。杨永峰和新的村两委随即决议把“团结统一”推向深入。

  统一品牌。“张国栋的爹张培仁上世纪80年月就最先炸麻花,炸出了品质也炸出了名堂,还到北京加入展览拿过奖,十里八村出了名。我们就把麻花品牌统一命名为‘张培仁’,要求各家承接村里订单时挂这个牌子,并保证质量。固然,为了百花齐放,我们也允许他们保留各自的小品牌。”杨永峰说。

  统一规格。规格的统一是在不停地试探和碰钉子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带着麻花去郑州的超市搞推销和试吃,超市和消费者嫌麻花太大,吃起来晦气便,我们回来就要求各家以后只做12厘米长、一指粗细的小麻花;我们拿到影戏院卖,人家反映一包装8根,吃不了虚耗,我们就调整为每包不跨越4根。”杨永峰说。经由五六次反馈改善,他们最终确定了每包4根,每根12厘米长、一指粗的麻花生产和包装规格。

  统一销售。2019年3月,经民权县委和县政府批准,五里河村正式更名为麻花庄村。随即,民权县麻花庄村食物有限公司正式确立,接纳“公司+农户”模式,把村里的8家麻花厂、5家作坊整合起来,由村里统一采购原质料、统一管控质量、统一对外销售。原各生产厂家作为村整体企业的生产车间,由村里分配生产义务。生产的麻花由村整体企业统一对外销售。发生的利润50%归生产厂家所有,50%归村整体所有。村整体经济收入,一部门用于研发麻花新产物、开拓市场,扩大再生产;一部门用于村里建设。

  “团结统一”的效果很显著。2019年,麻花庄村整年完成麻花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现村整体收入50万元,直接动员30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村整体行使销售麻花带来的收入,设立公益岗位28个。2019年,麻花庄建成了麻花博物馆。

  做精做细——

  发力电商勤研发,品种多样拓市场

  随着麻花产业步入正轨,若何更细腻化多样化,成了河南省司法厅派来的新驻村第一书记宋明经常思索的问题。

  “光一个包装用的袋子,就设计了好几回。”宋明说。村里麻花原本包装简陋,晦气于推向商超,也晦气于电商销售。宋明他们想设计一个优美、时尚的包装,但又想省设计费,决议自己设计,效果费了很大劲儿都失败了。最终,听说这是扶贫产物,一家文化产业公司自动上门,以5000元的设计费为他们设计出了现在的包装,形状雅观、特点突出。

  “有一次,一位浙江的客商提出要求,能否生产一些甜味的麻花?这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宋明说。

  2021年6月,驻村事情队和村两委派大学结业回村的年轻后生张亚博和村里的入党起劲分子张宏志一起到河南省农科院,在食物专家指导下,行使农科院的专业仪器,举行了10多次实验和改良,在原味麻花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甜味、紫薯、香辣、麻辣、海苔、蔬菜等七八种口味。“厥后经由村里整体讨论、实验,选定了原味、紫薯和香辣3种主打口味。我们把多种口味组合销售,知足差异人群需求。”宋明说。

  年轻人有劲头、有想法,宋明就起劲培育张亚博和弟弟张亚创做村里的电商主播。“我们陆续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了免运营费的麻花网店。除了约请网红加盟,我们也培育自己的主播,稀奇是村里的年轻后生。”宋明说。打开他们的网店,种种价钱、口味、组合的麻花一应俱全。依赖网络销售,张亚博兄弟俩去年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净利润30万元。

  “现在我们建起了两座新厂房,准备租给村里的麻花作坊扩大生产。镇里靠前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给我们村装了大功率变压器,往后全村炸麻花都用电油锅,既环保,也能更准确控制油温。”谈到未来的设计,宋明说,他们正准备在村里建设一个麻花产业园,“扩大生产,拓宽销路,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麻花的销售局限。小小麻花即将走向天下!”

  本报记者 毕京津

【编辑:于晓】

原创文章,作者:mhu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hu8.com/15661.html